时间:2023-06-06 07:53:21 | 浏览:31
都江堰,一个水声潺潺的名字。站在时光尘烟之中的郡守李冰,成就了这个天府之国。直到今日,都江堰仍被水利专家奉为水利工程的典范,即使是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都未能摧毁这股泽被黎民的涓涓清流。
都江堰
都江堰渠首傍城。五条河穿城而过,灵岩山矗立于城区,山水、城林、河堰相融。都江堰,宛若一颗璀璨的明珠,静静地闪烁在碧波荡漾的岷江中游,仿佛一道永恒的风景,横亘在巴蜀大地。
都江堰磅礴的激流
“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余秋雨曾这样毫无忌言地赞誉。都江堰,位于四川都江堰市城西,古时因属都安县而名为都安堰,宋元后称都江堰,被誉为“独奇千古”的“镇川之宝”。这座始建于公元3世纪的大型水利工程,利用江河出山口处的特殊地形、水脉、水势,仅仅用了“深淘滩,低作堰”这六个字,便驯服了大自然最为凶悍的水神,在几千年的光阴里,为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提供了庇护和濡养。轰鸣汹涌的江水从李冰父子脚下流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说的大概就是这位蜀中太守吧。
都江堰工艺精湛,造型优美,功能显著,是世上迄今为止使用年限最长,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也是我国科技史上的丰碑。整个都江堰水利工程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以及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李冰根据历经几载绘制出的水系图谱,分析水流及地形特点,在坡度较缓处,凿开一道楔形口子——宝瓶口。宝瓶口是内江进水咽喉,宝瓶口的水尺和古水则是内江能够“水旱从人”的关键水利设施。
而都江堰的飞沙堰以杩槎截流导流、卵石护岸、竹笼盛石块筑堤,按“遇弯截角,逢正抽心”的准则建成。在精密的计算之下,飞沙堰将岷江一分为二,江水四六分为内江与外江,外江用于泄洪,内江用于灌溉。内江河床比外江稍低,枯水期时,水往低处流,内江水比外江多,保证灌溉用水量;而当洪水来临时,多余的水量即从外江流出,内江不会发生洪灾。更精巧的是,飞沙堰还利用离心力将岷江水泥沙的八分排向了外江。
通过飞沙堰的排洪排沙功能,宝瓶口的引水和控制进水的作用,都江堰水利工程科学地解决了江水的自动分流、自动排沙、自动排水和引水的难题,收到了“行水灌田,防洪抗灾”的功效,既解决了排淤的问题,又保证了灌溉的水质,成为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典范之作。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都江堰本身就是一个伟大思想的结晶:水能为患,水能为利。它的无坝引水,自流灌溉等体系的完美协调,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调统一,充分展现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朴素的智慧。
“古蜀多水患,成都平原尤甚。”就凭这朴素的智慧,都江堰在两千多年的光阴里,稳稳当当地造福着四川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的富庶之源。时至今日,灌溉面积已逾一千万亩,同时也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这种富于质感的堤坝让人联想到都江堰的力量
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所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都江堰所代表的水文化特征,展现出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诸如“二王庙”、“伏龙观”、“观景台”等处的人文景观;改建鱼嘴时挖掘出土的东汉李冰石像和“饮水思源”石刻;歌颂李冰父子降龙治水的民间传说和具有宗教色彩的祭祀活动;数不胜数的祭水、祭神、祭人的诗、词、书画的文学作品,甚至还有由此延伸出来的水文学、水文物、水神学……都江堰带着强烈的地域色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水文化。
都江堰放水节上,堰工在清理疏浅河道
千百年来,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当那一江雪浪从岷山脚下飞泻而下,从云端奔来,千万匹无羁无绊的白鬃烈马忽然被都江堰套上了笼头,编成了队列,左规右矩,听凭调遣,服务于万民。这里仿佛是一个伟大的检阅台,台上有一位伟大的司令官。这个伟大的检阅台就是都江堰,而这个伟大的司令官就是李冰。两千多年来,司令官所用的指挥旗上始终写着:岁岁安澜。
而都江堰作为“川西平原绿色生态屏障”,生态环境绝佳,地形多样,平原、丘陵、低中高山齐备,地形地貌奇特,植被丰富,是岷江上游和成都平原的重要生态屏障。位于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的高山湖泊——龙池,在密密的丛林间,有包括大熊猫、金丝猴、珙桐等珍稀物种在内的珍禽异兽,被誉为“世界天然植物园”、“野生珍稀动物基因库”。同时还建有亚洲规模最大的杜鹃专类植物园和苔藓园,是中科院全国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五大基地之一。
都江堰一带有不少名胜古迹,还有星罗棋布的诸多人文景观。作为蜀中的重要通道,它在西蜀文化与藏羌文化之间交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民俗文化。“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进入都江堰地界,只见满目青葱,翠山如城,云雾缭绕,一派神奇幽静之状。
与都江堰工程相邻的青城山,自古就是蜀中名山,以“幽甲天下”著称。灵秀山水,不外乎奔腾蜿蜒之水,清秀巍峨之山。都江堰,青城山,一个是人类智慧的伟大创造,一个是造物主的神来之笔,以流水的灵动,蜀山的空幽,体现了自然、生命、和谐的道教哲学。
都江堰安静的清晨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青城山是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天师道的祖山祖庭,凝聚了道教文化的精华。“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道家思想体系,以一种顺其自然的超然生死观,追求和谐的至上境界。于是,青城山,更多时候,接受着芸芸众生的游览和瞻仰,以她的灵秀幽静,带着天人之道的凛然,净化俗世中人们疲惫的心灵。
都江堰以水的轻柔,青城山用山的硬朗,阐释了深邃的道家文化中的“阴阳”与“虚实”之道。山水有道,都江堰人用自己顺天知命的闲适生活态度,诠释了最朴素的生活哲理: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皆循道而生,循道而存。
入山佳气异他山,翠逻周遭几复关。流水白云无尽藏,莫教容易到人间。——宋·程公许《入青城山门诗》青峰环绕、树木常绿的青城山,又被称为第五洞天,如同神仙洞府,仙气缥缈,秀冠全国。来到青城山的人,都不自觉带着一份虔诚的心,踏上问道之旅。青山环伺如
好消息!想去青城山玩耍的小伙伴有福了!从3月30日至4月30日只要在都江堰市消费就可免费游览青城山、都江堰景区!还等什么安排上!3月27日,记者从都江堰市获悉,从2020年3月30日至4月30日,景区推出“你消费,我免费,这个四月青城山—都
“青城山快被成都的大学生‘推平’了。”“成都的大学生们周末是都在青城山吗?”……在成都,继爬龙泉山之后,去青城山似乎也“热了起来”。近日,多条描述青城山迎来大客流的微博引起关注,相关视频达到数万播放量,在抖音平台点赞量接近3万。为什么青城山
青城山位于成都市都江堰市西南,其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青城山丹梯千级,曲径通幽,以幽洁取胜,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夔门之雄齐名。古人记述中,青城山有“三十六峰、八大洞、七十二小洞、
文/席波10月24日,早晨五点起床,原定六点坐车去都江堰,出发时已近7点。车行大约一个多小时,都江堰市就到了。首先不是去景点,而是到了一个玉器购物点黄龙玉博物馆。虽然没有被逼着购物,但是耽误了时间,还得硬着头皮被洗脑,还是有些不爽。九时许,
又见都江堰ID: youjiandjy雪山里的公园城市,又见都江堰一切美好......青城山古称丈人山为邛崃山脉的分支背靠岷山雪岭,面向川西平原有着“三十六峰”“七十二小洞”“八大洞”“一百零八景”之说图│①青城山都江堰全山群峰环绕,树木葱
来源:成都日报锦观新闻客户端 今日,记者从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管理局获悉,都江堰景区、青城前山景区今日(5月1日)游客预约量已达到最大容量的90%,已启动红色预警,线上门票已约满,将关闭所有线上购票通道。尚未预约门票的游客,可及时调整行程
封面新闻记者 赖芳杰4月30日,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发布提示,都江堰景区、青城前山景区、青城后山景区门票已预约满,所有线上购票通道均已停止售票。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都江堰景区日最大容量为6万人,截至4月30日11时32分,游客预约量已达到最大
图源/王庆新都江堰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三大遗产都江堰,拥有2000多年建城史因堰而起,因水而兴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古蜀先民在这里生活是名副其实的古蜀文明发祥地图源/古堰行舟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都江堰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一道堰,利在千秋,造就天府之国。1月11日22:00,央视大型系列纪录片《人类的记忆——中国的世界遗产》之《青城山—都江堰(上)》——《拜水古堰千秋名》将正式亮相央视播出。据了解,该系列纪录片历时一年完成,分为《拜水古堰
来源:【红星新闻网】小伙伴们看过来都江堰市推出青城山—都江堰景区“惠游金秋”活动万张门票免!费!送!活动包含针对全国游客“万张门票免费送”“青城山-都江堰景区门票买一享五折”;重庆籍游客“青城山-都江堰景区门票买一送一”;青城山-都江堰景区
四川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是道教四大名山、十大洞天之一,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去年五月曾到访,首先走青城山路,过“赤城阁”、“西蜀第一山”门楼、青城山门,山门后有“青城天下幽”牌匾,途中古树参天,碧绿幽静,之后到
封面新闻记者 赖芳杰都江堰是一座与中医药渊源极深的城市,这里中药材资源更是丰富,共有900余种,其中以盛产黄柏、杜仲、厚朴、川芎著名,是世界药用植物的主要产地之一。12月8日,在四川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共同指导下,由封面
来源:【红星新闻网】红星新闻网6月30日讯据青城山都江堰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日前,川渝两地正式联合启动“共建巴蜀文旅走廊”活动,隆重推出“川渝一家亲——景区惠民游”文旅优惠大礼包,200多家A级旅游景区均有免票等不同程度优惠。青城山—都江堰